来源时间为:2024-06-03
时下正是吃蚕豆的季节。蚕豆虽美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因为有一种病叫“蚕豆病”。
2岁的童童(化名)祖籍广西,随家人落户扬州。前几天,童童哭着说肚子疼,妈妈发现童童小便颜色变深,呈浓茶色,皮肤也变得很黄。家人连忙带他到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询问:“最近吃蚕豆了吗?可能是蚕豆病!”
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燕介绍,蚕豆病,医学上是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内G-6-PD先天性缺乏而引起的一种X连锁遗传性疾病。该病在两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多见,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近年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长江及以北地区也有散发病例。
蚕豆病有哪些类型?李燕表示,临床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尿严重程度将蚕豆病分为3型,即轻型、中型和重型。患儿不发病时与常人无异,发病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仅出现头晕、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重者迅速出现面色苍白、角膜黄染、皮肤黄染,排浓茶色或酱油色尿,可伴有发热、畏寒、恶心、呕吐、腰痛、腹痛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有些很快出现昏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医生表示,目前蚕豆病尚无治愈方法,重在预防。患儿应避免进食新鲜蚕豆及蚕豆制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如果已经上学,要如实告知老师,在学校也不能让宝宝吃新鲜蚕豆及蚕豆制品。乳儿则可因为吃了进食过蚕豆的乳母的奶水而发病。如果宝宝有蚕豆病,妈妈在哺乳期间不能进食蚕豆。10岁以下儿童第一次吃蚕豆时要谨慎,吃蚕豆后一旦出现低热、腹痛、皮肤发黄、浓茶样尿或酱油色尿,须立即送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李燕提醒,这类患儿除了蚕豆,一些常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呋喃西林、双氧水、金银花、茵栀黄、扑尔敏等,都不宜或禁止使用。生活中,还要远离樟脑丸、万金油、杀虫喷雾等制剂。
通讯员刘海霞记者王诗韵
2024-06-0308:08:30:02岁男童突然发病蚕豆虽美味但要警惕“蚕豆病”2岁男童吃蚕豆后突然发病221524扬州民生扬州民生扬州日报-扬州网1
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相关阅读: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