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粮油作物 > 正文

花莲凤林:摄影师变“小农”炒花生也可以很“美好”

发布日期:2018/12/2 20:12:01 浏览:324

来源时间为:2018-12-02

原标题:花莲凤林:摄影师变“小农”炒花生也可以很“美好”

新华社台北12月2日电(记者左为)位于花东纵谷内的花莲县凤林镇,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层层叠叠的绿色中,坐落着一栋低调却颇具现代感的灰色建筑。

走进这家叫做“美好花生”的小店,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植物油脂香气。“这是在榨苦茶油,炒花生是另一种香气。我们在卖的东西都有‘迷人的香气’。”店长钟顺龙半开玩笑地说。

“美好花生”选用凤林当地产的花生,做成炒花生、花生酱、花生汤等产品,使得这些平民小吃在年轻人当中重获人气。很难想象,在2009年从台北回到家乡凤林之前,钟顺龙是一名摄影师,作品参加过不少展览。

“一开始回来,并没有想要务农,但确实意识到很多产业有断层。”钟顺龙说,自己家里是开农机行的,炒花生只有妈妈在做。当时搬回乡下,主要是太太跟着妈妈学习客家人的盐炒花生手艺。

很快,钟顺龙对花生背后的农业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台湾是宝岛,什么东西都种得出来,但产量都不多,所以耕作等成本就会很高。我们的花生品质其实非常好,但是并没有条件变得很便宜,所以就要考虑定位。”

“美好花生”的炒花生,强调低调味和新鲜,装在有设计感的玻璃瓶里,粒粒表皮完整,非常诱人。钟顺龙说,他是在“用做艺术的方式和态度在做花生”。“要做有差异的产品,不是只有利润,一定是综合了很多的价值。”他解释道。

在一款炒花生的包装上,钟顺龙使用了艺术家朋友的作品,看似阳春白雪的当代艺术立刻变得生活化。“第一批做了大概1万包,就好像印刷品,如果‘再版’,可以让艺术家抽版税。”

当然,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好东西也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钟顺龙很早就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通过网络售卖。“最开始是用博客,很多细节需要打电话来询问,也不容易下单。有些人走到我老家农机行门口,不确定这里是不是卖花生的。”

现在,“美好花生”在老家附近的新址建起店面,社交网站上也设立了专页,生意步入正轨。“十年前,还没有从大城市返乡的氛围。现在这样的人多了起来,这和网络、物流的发展分不开。”钟顺龙说,“明年打算搭建一个电子商务的空间,可以直接下单和结账。”

回顾这几年人生中的巨大转变,钟顺龙有些感慨地说:“变爸爸、变老板、变农民了,也变成了商人要做生意,这几个工作都不容易,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对他来说,做艺术和务农并非格格不入,“我总结,自己是喜欢做生产和制造,艺术上也是一样,现在做的事情也是一样。偶尔面对客人的时候,能看到反馈,他们满足的样子是我最大的动力。”

随着“美好花生”名气越来越大,不少来自大陆和香港的游客也专程前来凤林镇“打卡”,为一碗只能在现场品尝的花生汤而来。

“有一些顾客还是觉得我们的产品无可取代。”钟顺龙欣慰地说。他坦言自己和太太都是“对账目不太有热情”的人,“追求规模、赚钱都不是目标,我觉得创造价值才是唯一的目标,就好像艺术带来的感动就是无限的价值”。

同时,这位艺术家也没有停止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对土地的亲近有可能带来新的灵感。他指了指附近的农田说:“明年考虑在这片地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最新粮油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