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蔬菜作物 > 正文

从厨房到药房从香料到良药

发布日期:2023/10/7 13:41:51 浏览:30

炎热的夏季,我家厨房里最被重用的食材就是了。无论是炒菜、煮汤、包馅儿,还是炖肉、熬鱼、做点心,都会想着法儿的多放上一些姜。虽然主料食材天天换,但是最为配料的姜却当上了“常在”,可谓是铁打的“姜”山流水的兵。

长辈们会经常打来电话叮嘱:“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别忘了先吃几片我做的醋泡姜哈”、“记得给妞儿煮点姜枣茶喝喝”……好像这样做才能放心孩子们的身体“本钱”。

奶奶的一桶“姜山”是我家的“传家宝”。为了每天都能吃到鲜活饱满的姜,奶奶把生姜埋在装满洁净沙子的小桶里,放到凉爽无光的地方,隔三岔五在表面稍喷些清水,让姜保持生命力,每次做饭前挖出一块,黄色姜皮缝隙处微微透出些鲜绿色,充满生机。

风光无限的姜从丝路走来

姜现在是最普通食材,可是谁能想到在远古时期姜是很贵的,被列为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植物之一。

姜,原产于东印度群岛。人类种植姜已有5000年的历史,“是所有香料中最古老的一种”,它强烈辛香气味来自其挥发性精油——姜油酮和姜油酚,有刺激食欲、增进分泌及促消化作用。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姜被誉为“香料之后”,价格昂贵,14世纪1磅姜的价格相当于一头绵羊。因具有浓郁的芳香之气,姜深受贵族追捧,用蜂蜜糖浆腌制的嫩姜成为当时最贵重的食物,英式料理中姜是最受欢迎的调料,浪漫的法国人则用姜皮制造出了昂贵的精油和“一千零一夜”香水。

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天竺国”的姜等货物先经西域传入中国,后因战乱转由海路输入。

疆御百邪老愈辣

中华民族已有3000年食姜的历史,姜既是重要的食材,也是治病的良药,自古就备受重视。

姜从用法上分为“菜姜”和“药姜”,虽然是同一植物,但种植方法稍有不同。菜姜水分充足,晒干后像泄了气的皮球,很干瘪;药姜又称“干姜”,水分较少,晒干后较为鼓胀。烹调多用菜姜,依季节不同可分为“姜芽”、“仔姜”、“嫩姜”、“老姜”等。

俗话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姜的辣味随生长时长而增加,但是老姜的筋络也比较多。宋朝李昴英在《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赞“松柏苍然长健,姜桂老来愈辣。”后来人们用“姜桂余辛”、“姜桂之性,到老愈辣”比喻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性格也会愈加刚强。

能保养身体的香料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姜不仅可以做美食,还有保健功效。

早在周代典籍《尸子》卷就记载了宫廷膳官以姜为佐料做膳食的事情;古时诸侯的“燕食”中也有姜;孔子斋戒时不吃荤食及辛辣之物,唯独“不撤姜食”,是因为姜辣而不臭;《东坡杂记》载:钱塘净慈和尚,自言服姜40余年,故米寿而颜如童子。

姜在中国菜中占有一席之地。姜能抵消五花扣肉的油腻、弥补“盐水醉鸡”汤汁中米酒的尖锐口感、祛除鱼肉虾蟹的腥膻……老姜是“广东三宝”之一,广东人会用它在产妇生产前的一个月左右开始准备一道名叫“猪脚姜”的菜,因为人们相信姜能够止恶露、祛风寒、帮助产妇恢复身体。

姜的糖

去云贵等地旅行的人会发现,沿途客栈大多会出售各种用姜制作的食品:姜茶、姜汤、姜饼、姜蜜饯……最具人气的非姜糖莫属,麦芽糖和糯米粉的甘甜柔和很好地中和了姜的辛辣锐气,让姜温暖通融的性格在甜味的烘托下得到发扬。当地人都知道,大山里虽有如梦如幻的美景,也可能随时会遭遇阴霾的山岚瘴气,口中含姜可以“不犯霜露蒸湿及山岚瘴气”。遥想当年艰难跋涉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小小的姜糖不仅帮他们祛瘴除湿,也许还会为寂寞路途带来一些享受和慰籍吧。

太后、女王都爱姜

姜糕是蓬溪地区特产,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糯米养胃温中,姜汁散寒祛痰,蜂蜜养阴益寿,麻油润肠保肝。姜糕被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老佛爷被吃姜糕带来的欣悦感和融融暖意所征服,盛赞“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欣然赐名“玉糕”。

寒冷的圣诞前夕,爱烘焙的小伙伴都会做出漂亮的姜饼人、姜饼小屋。没想到吧,姜饼人竟是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了逗乐朝臣而发明的!女王用姜粉和面粉制成她重要宾客的样貌,作为宴客的礼物。姜饼充满浓郁香气,以黑糖蜜提升味道,以巧克力和天然色素糖粉装饰,很有圣诞气氛,暖身又暖心。

佩姜救人

中国古人不但爱食姜,平时还有随身佩姜的习惯。

清代名医吴鞠通在郊外看见一个村妇昏倒在地,询问其家人得知这村妇连日来泄泻不止,今日突然昏厥。经切诊,发现村妇四肢厥冷如冰,脉微细欲绝。吴鞠通当时没带针、药,急切之间想起身上还有一块佩姜,赶紧取下让家人煎汤灌服。灌药后过了一会子,农妇竟然睁眼坐起,手脚也温热了,围观者无不叫绝。吴鞠通身上这块佩姜就是一大块老姜加工而成的干姜。

用“姜”如神的医圣

古代医家为了让姜有更丰富的疗效,采用了多种炮制方法,以使之适应千变万化的病证。

医圣张仲景深谙药性,仅通过炮制,就能使“姜”在相同的方中起不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同方异治的目的,堪称用“姜”如神。

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三个方子全都是由姜与半夏组成,但三方的主治证候却截然不同:小半夏汤主治呕而不渴;生姜半夏汤主治“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啰不啰,彻心中债惯然无奈者”;半夏干姜散主治“干呕吐逆,吐诞沫”。

为什么方药相同而主治有别呢?就是因为姜的炮制方法不同:小半夏汤之姜用生姜,其性辛温,走而不守,降逆止呕;生姜半夏汤之姜用姜汁,其性较烈,不但降逆,且能散结;半夏干姜散之姜用干姜,其性辛热,守而不走,专趋中道。

因此可知,由于姜的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就有降逆、散饮、温中之别,从而达到方同而治异的效果。

炮制变摸样,药效各不同

平时我们最常见到的是生姜。

生姜多是夏秋季采挖的、表面浅棕黄色、能挤出姜汁来的姜。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擅长解表散寒,化痰止咳,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还能温胃止呕,被誉为“呕家圣药”。生姜偏于解表、止呕,用于表证、上焦证。

姜皮是生姜的外表皮。虽然是从生姜身上削下来的,姜皮却和“亲娘”性格迥异。姜皮辛凉,能行水消肿,治疗“皮水”的著名方剂“五皮饮”中个就有姜皮。

姜汁是用生姜捣碎挤出的汁液。姜汁大走经络,能止呕化痰。与竹沥配伍可祛热痰,与半夏同用则可除寒痰。

干姜是冬至前采挖的、表面灰棕色、趁鲜切片后低温烘干或晒干的姜。干姜辛热,归脾、胃、辛、肺经,可温中散寒、温肺化痰、回阳通脉。干姜偏于温中,用于里证、中焦证。

炮姜是把干姜用河沙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偏于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姜炭是把干姜直接在锅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棕褐色,止血力强。

这样煞费苦心地炮制,这的有必要吗?

现代研究表明,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姜含有的各种成分真的发生了变化。比如:姜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方面,既有水溶性的促凝成分,又有挥发油类抗凝成分,高温炮制使促凝成分增加、抗凝成分减少,这就是干姜能通脉,而炮姜和姜炭却都可以止血,而加热时间更长、温度更高的姜炭比炮姜止血效果好的原因。

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在没有任何检测仪器的古代,已经对药性有了如此深刻的领悟。

在随时都能买到姜的时代,香料的传奇已成为久远的历史,从香料变良药,从厨房到药房,姜在中国续写出了华丽的新篇章。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最新蔬菜作物
  • 番茄为啥这么受欢迎?因为多吃它有“亿点点”好处04-30

    来源时间为:2024-04-29番茄炒鸡蛋、番茄炖牛腩、凉拌番茄……番茄可谓是厨房里的“百搭食材”。番茄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钾、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营养成分,适合……

  • 嘉峪关市文殊镇塔湾村:“葱”满田野收获希望04-30

    朱玲王续霖春回大地,暖阳升起,清晨的塔湾村洋葱育苗大棚内被薄薄的雾气笼罩,鳞次栉比的大棚内,绿油油的洋葱苗已连成一片,农户们穿梭在大棚间,忙着采收洋葱苗,构成了……

  • 大蒜期货价格行情走势04-29

    大蒜大蒜(英文名称Garlic;拉丁名称AlliumsativumL.),为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植物的地下鳞茎。大蒜整棵植株具有强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