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水果作物 > 正文

百“梨”挑一走四方

发布日期:2023/6/1 10:33:09 浏览:58

来源时间为:2023-05-31

游客在大仁村体验打油茶

时下,随着各种时令水果陆续上市,灌阳雪也“摩拳擦掌”,为上市做好准备。拥有300多年种植历史的灌阳雪梨,在20世纪80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被评为全国最优质砂梨之一。灌阳雪梨以一“梨”之力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广西桂林市灌阳县获中国绿色生态雪梨之乡、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等称号。

然而近年来,灌阳雪梨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品种老化、品种结构不合理等瓶颈,当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未来如何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雪梨畅销国内外

5月30日,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村民李杰的雪梨种植基地,满山遍野的雪梨树迎风摇曳,饱满的果实挂满了枝头。李杰种有260多亩雪梨,是当地种植大户。她不仅牵头成立合作社,还兼做水果电商。如今,雪梨即将成熟,她重新整理了新老客户名单,为销售做好准备。

李杰告诉记者,从往年雪梨销售的情况来看,只要雪梨成熟可上市,采购商立马来订货,销路基本不愁。

灌阳镇大仁村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以大仁村为核心,涵盖长坪、三联、福星、仁江、上王等6个行政村,涉及农户4200余户,总人口1.45万人。当地雪梨种植户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梨花芽嫁接、富硒栽培等新技术,使水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示范区所生产的水果全部达到无公害和富硒产品的要求,通过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合作组织远销广州、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多国。

“梨的栽培在灌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记载,灌阳雪梨早在康熙年间就有种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灌阳县水果技术推广中心站站长王立新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灌阳县根据湘江流域发展规划,提出“田种稻、坡种果、山造林”的工作思路和“南、北李、中雪梨”的科学布局,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灌阳梨、李、和柑橘成了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优化政策解难题

灌阳雪梨虽然俏销国内外,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种老化、果实蝇危害严重,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等问题,制约了雪梨产业发展。为此,灌阳县请教广西农科院、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通过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通过科企合作等方式解决难题。

“家里种有50亩雪梨,有的树龄已经四五十年,树冠过高,品种老化,水果品质差,影响销售价格。因此,我把30亩雪梨进行矮化嫁接,把20亩换上翠玉、苏翠一号、新翠冠等新品种。”灌阳镇大仁村雪梨种植大户蒋茂信告诉记者,新品种将在六七月成熟,而嫁接的雪梨八九月成熟。雪梨平均亩产可达2500公斤,亩产值可达1万元。

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文先发说:“我们还引进推广了梨花芽嫁接、大枝更新、水果套袋、应用杀虫灯、诱捕器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筛选推广了翠玉、黄金、苏翠一号、新翠冠4个优良新品种,高接种植面积约1.3万亩。”

“目前,全县共建设地头冷库69个,总容积3.87万立方米,可同时冷藏水果7700吨,为调节果品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灌阳县副县长周桥告诉记者,该县出台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三年(2022—2024年)奖补方案,大力支持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特色产业,带动全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该县对高接换种,新种或衰老果园改种,获得绿色有机生产基地认证,地头冷柜建设,创建智慧农业、获得全国、区、市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主体给予奖补扶持;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带内农户分散种植的,给予无偿提供果苗扶持。

目前,灌阳县雪梨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量约12.5万吨。

融合创新促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有得吃,有得玩。”桂林市民李力告诉记者,每到雪梨采摘季节,他都带着家人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灌阳雪梨果肉雪白,甜酸可口,清香细脆。自驾到灌阳必带几件雪梨送亲朋好友。”

近年来,该县以特色水果为主导产业,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截至目前,该县创建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1个、县级示范区2个、乡级示范园5个、村级示范点65个,以及桂林市四星级田园综合体“红色记忆·梨李飘香”田园综合体1个。

周桥表示,该县通过示范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了“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天看雪、四季徒步”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同时,引进“体育 ”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展水果产业功能,通过在示范区引进举办全国性的大型户外体育赛事,实现农业、生态、旅游、体育的完美融合。

(2023年5月31日《广西日报》记者傅清龙李耿通讯员王游明陆仕臣文/图)

最新水果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