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粮油作物 > 正文

疟疾与水稻-水稻

发布日期:2015/12/13 18:34:28 浏览:525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的贡献是创制出一种新型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它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一件世人同喜同贺的事情。与此同时,疟疾病又一次进入大众关注的视野,也许人们亦没注意到,疟疾与我们天天离不开的大米,也有一定的相关。疟疾与水稻的种植,有着一种天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这还得从疟疾和水稻的特征说起。
疟疾北方俗称“打摆子”,南方俗称“发冷颤”,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寒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面青口唇白,肌肉关节酸痛,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还不能制止。持续一阵子后,寒战会自然停止,转而体温迅速上升,可高热达40℃以上。随后全身又大汗淋漓,几小时后体温又自然降低。若不及时就医,上述症状会间歇发作。发病的过程,患者痛苦难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蚊子(按蚊)叮咬传播。蚊子越多的地方,疟疾的发病率越高。故此,疟疾常见于欠发达地区。
传播疟疾的蚊子在繁殖时,需要找到一洼停滞不流动的水,水稻田就是一处合适的地方。
水稻因生长需要大量水分(相对于其他植物)而故名。所有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氧气,氧气存在于空气中或水中。与其他谷物如小麦、高粱不同,水稻有一种特殊功能,可以在水中生长,不会被水溺毙。因为水稻发展出一套特别的“呼吸”机制,它通过露出水面的叶片上的气孔吸入氧气,气团能很快地被输送到水面下的叶子与茎,这是一种潜水呼吸功能。被稻禾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的速度比氧气快得多,这就在植株内产生了一个较低的压强,从而又促使叶片吸收更多的氧气以维持稻禾生长。
当水涨起来时,大多数水稻节与节之间的茎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某些品种一天能长高一尺。这些水稻的生长能与水的加深同步进行,始终保持让顶部的叶子露出水面,以此来呼吸氧气。是什么因素令稻禾判断要长多高,至今植物学家仍然不得而知。面对远远超出稻禾生长极限的洪水时,稻禾还有一绝招,就是在植株顶能应急生出不定根,借助汹涌的水流将稻禾连根拔起,随水漂流,当洪水消退后稻禾重新接触土地时,靠着它的不定根重新扎根安家生长。某些品种,如果洪水时间过长,稻禾还能在漂浮状态下成熟。水稻的这些生长现象,至今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仍可见到。
水稻的种种特征,都说明它离不开水而生长,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一种必需品——稻米,但也正是水,特别是稻田不太流动的水,却又导致了危害人类生存的疾病,疟疾是其中主要之一。这是因为水田里的水,导致了有疟原的蚊子的大量滋生。
在十八世纪,疟疾曾在南美洲普遍流行,造成人口大量死亡,给整个社会带来毁灭性打击。起因就是非洲的奴隶被大量地贩运来开展水稻种植,随同奴隶一同前往的还有一种携带疟疾病源的蚊子。那些蚊子在大面积的水田里找到了安乐窝。大量的毒蚊令一个个奴隶中招,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就造成了一段历史性的灾难。水稻由亚洲经中东向欧洲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有学者认为,将水稻传播到原先不种稻谷的国家,也是疟疾全球化的一个根源。历史上一些伊斯兰教及基督教地区,也曾将水稻视为不洁之物而禁止种植,在古巴比伦地区及西班牙,甚至出现过有关管制水稻种植的法律。
面对疟疾的肆虐,人们想了许多办法来既要种稻又要灭蚊。发明农药敌敌畏DDT就是一个例子,可惜DDT太厉害,残留时间又很长,杀死了蚊子的同时也危害到人畜,现今已全球禁用。后来有人采用在水田养一种“食蚊鱼”的方法灭蚊,效果好却未能杜绝疟疾。
如今,稻米己与小麦、玉米一道成为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人类已不可能因疟疾而放弃水稻种植。再且,疟疾己能受到人类的有效控制。屠呦呦教授的科研成果,为廉价而健康地控制疟疾已成为可能。由此也可见,人类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链接: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纵棱线。叶子互生,茎中部的叶子二回羽状分裂,线形小裂片。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半球形,多数,成圆锥状,花管状,外面为雌花,内层为两性花。含挥发油,气香特异。中药青蒿,为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当年,中医古籍的记载触动了屠呦呦的灵感,成功地打开了青蒿素研发之门,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因此,很多非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
抗疟疾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在治疗疟疾的过程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都能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更多内容请点击:
()作者:文
\
图陆丁责任编辑:李阳分享至:网友热评您的称呼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山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粮油作物
  • 松原各地陆续开展水稻插秧工作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15记者日前在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的稻田内看到,稻农们正在插秧,插秧机穿梭在稻田内。“插秧工作预计在五月末完成,镇里将全力做好各项相……

  • 罗平老厂乡:千亩红高粱“酿造”酒乡振兴梦05-15

    来源时间为:2024-05-15春雨攻势农时紧,千亩高粱开耕忙。5月初,阳光明媚,在高粱播种地里,农户们分工合作,整理地块、夯实细土、药剂拌种,同时旋耕机、播种……

  • “水稻使者”杨华德05-13

    来源时间为:2024-05-13正在阅读:“水稻使者”杨华德——教耕生谷,共筑粮安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朋友圈请使用浏览器功能进行“水稻使者”杨华德——教耕生谷,共……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