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农产品资讯 > 正文

民盟河北省委建议:发展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

发布日期:2016/7/11 1:01:26 浏览:665

“当前京津冀农业合作日益紧密,项目合作迅速增加,投资规模与投资领域扩大,大大促进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民盟省委建议,抓住当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契机,结合“十三五”规划,依托京津城市群,发展环京津都市现代农业,把京津冀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区。

都市现代农业是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系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盟省委提出,目前我省与京津农业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农业协同发展规划,合作机制不健全;区域农业补贴政策差异大,农业合作环境急需优化;市场与物流园区布局不合理,各级城市功能不明确;产业梯度落差较大,缺乏深层次的产业链合作;农产品质检结果不互认,存在市场准入壁垒;土地流转乏力,土地规模经营不够;对京津市场研究有待深入,尚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等。

因地制宜建立环京津都市农业功能区

“抓住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契机,合理确定我省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民盟省委建议,依托京津城市群,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业会展基地、大宗农产品交易,着力打造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环京津生态涵养功能区,成为京津“菜篮子”产品供给大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业转移承接大园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平台。重点突出休闲农业,宜居生态功能;突出服务城市功能,建设高端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突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知名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突出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京津大城市科技资源集中、技术人才聚集的优势,发展智慧农业。

京津冀都市规模扩大,已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组团式的城市群格局。民盟省委建议,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建立环京津都市农业功能区,按照“一核、一圈、一个城市群”的格局大力推动。

一核,即围绕京津两大城市中心距离最近的三河等24县市。充分发挥距离城市近、运输半径短的优势,重点发展生鲜农产品生产和休闲观光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重点保“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着力提升菜、肉、蛋、禽、鱼、果等农产品的自给率和控制力,切实保障京津鲜活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应。

一圈,即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圈,包括环京津24个县市以外的县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前提下兼顾都市生态农业,形成粮油、畜牧、水产品、蔬菜、果品等优势产区,通过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京津农副产品保障和应急基地。

一个城市群,即以全省11个设区市为次中心城市,打造北京周边的都市农业城市集群,集中发展京津唐石保廊城市群。突出交通优势,依托空港、港口、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与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地方集贸市场和直销网点。积极承接北京部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该区域转移,配套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直供直销,强化农超、农社等产销对接新模式,建设纵横联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

“调粮、优牧、增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京津冀都市农业重点领域发展。”民盟省委提出,在京津农业产业转移的政策背景下,分区域、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调粮、优牧、增特”三方面来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调粮”即减少小麦、玉米的种植,加大农业订单生产。“优牧”即优化畜牧业的结构,重点解决大规模养殖场的污染问题,结合市场及时调整养殖和育种方式转变。“增特”即增加优质牧、菜、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在特定的环境下提出特定的方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针对京津市场建设一批“中央厨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京津市场份额,引导农民增收。

同时,以现有的一批农产品市场为抓手,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商业网点,采取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交易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京津冀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提升农产品加工处理能力和大中型市场的仓储冷链、信息发布、检验检测等设施装备水平,加快构建环京津的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民盟省委呼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定对执行“绿色通道”相关企业的补偿政策。从农产品生产源头、流通储运、包装加工、消费市场四个阶段入手,建立京津冀农产品准入目录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京津冀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组建京津冀农产品质检中心,完善三地互联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网络。并对农超对接给予政策层面上的优惠,实现双方互惠互利,一方面保障京津市场、超市、酒店、学校、企业等拥有充足稳定的货源,另一方面保障蔬菜专业合作社(企业)有稳定的订单。搭建京津冀服务平台,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通过服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

“建立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牵头的京津冀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长效机制,打造京津冀休闲观光农业产业联盟。”民盟省委建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合作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路线为手段,通过加强战略联盟或连锁经营,共同开发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促进环京津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民盟省委建议,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促进环京津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建立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长效机制,整合京津冀科研力量,联合建立京津冀农业科技合作与发展基金;开展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重点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农业资源高效应用。建立三地农业科技专家咨询库,构建供农业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协作的网络平台。搭建京津冀农业人才培训、交流、管理平台,激活农业人才资源要素。

同时,建立多元融资渠道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筹集资金,通过扶持、引进、重组、并购等方式,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他们立足于服务周边大中城市市场,就近建设应急生产保障基地。有序引导一批设施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来我省参股农业企业,建立起各主体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来解决我们产品“卖出去”的问题。

“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企业相补充的多元化经营体系。”民盟省委提出,依托京津大都市,培育和建立一批农民合作联合社,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一体化战略,打造京津冀高端销售平台,拓宽我省农产品销售渠道,兴建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开展“放心菜进社区工程”销售模式,通过自己的配送队伍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京津高端消费者手中。并推进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教育培训先行、认定管理并进、政策扶持跟上”的工作思路,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大力促进环京津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京津冀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民盟省委呼吁,以规划为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制定规划,并与国家规划相衔接,突出河北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在保障京津冀协同利益的基础上,研究解决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政策协同、科技协同、人力协同等重大关键问题。增加财政投入,确保支农资金用于京津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以生态补偿为重点,与京津协作研究制定有利于区域公平发展的补偿政策,提高河北生态补偿力度。

最新农产品资讯
  • 泰州3种农产品入选“国字号”04-22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410种产品纳入名录,我市胡庄大米、泰兴银杏和泰兴江沙蟹3种产品成功入选。据了解……

  • 北京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04-22

    来源时间为:2024-04-09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王鑫桦)近日,为全面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压实生产主体质量安全第一责任和属地监管职责,结……

  • 中美贸易战下农产品上市公司获追捧这12只股票涨停了04-17

    3月23日,A股三大股指大幅下挫。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3.39、4.02和5.02,但大农业板块表现抢眼,包括种植业与林业、农产品加工、养殖……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