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农产品资讯 > 正文

民生所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何处去?

发布日期:2020/12/24 16:24:00 浏览:325

来源时间为:2020-12-23

民生所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何处去?

2020-12-2317:34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超大

标准

秦朔朋友圈

关注

·郭智勇张彬_文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字数2k ·

最近社区团购引发的热议表明,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这些亿万民生每日生活所需,可谓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今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和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相关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和北京新发地市场先后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场所,使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农批市场)一度成为舆论焦点,要求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呼声不断高涨。

农批市场转型升级包括哪些内容?面临哪些矛盾?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转型升级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各界从不同维度论述了转型升级的内容,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改善经营环境。主要是改变脏、乱、差环境,避免滋生病菌,让农产品在整洁、干净的环境中流通。再延伸一点,涉及净菜加工配送,减少烂菜坏果等垃圾,农产品废弃物利用和环保处理等。

二是建立可追溯体系。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买卖双方注册登记,农产品产地、质检信息登记,市场统一电子结算、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公示等,实现货物、人员来去可查。再延伸一点,则涉及农产品产地标准化、品牌化以及农户、商户组织化和规模化。

三是产销有序衔接。涉及农产品价格“过山车”、冷链物流率低、浪费多、流通信息不透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建立可追溯体系相辅相成。

四是降低从业人员劳动强度。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批市场24小时营业(夜间蔬菜水产肉类,白天水果粮油副食),全年365天无休息,大部分商户下午或晚上进货,凌晨和上午卖货,农产品分拣、短驳、搬运、配送、记账等都依靠人力,无论是值守的市场管理人员,还是经营商户,都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情况,降低行业劳动强度也是转型升级应有之义。转型升级面临哪些矛盾

目前,农批市场转型升级面临三大矛盾。

首先,投入增加与农产品价格稳定之间的矛盾。转型升级必然涉及人财物的投入,而且大多属于经常性开支,包括提高卫生清理的频率与强度的费用,检验检疫与人员费用,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费用等,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增加。但是,当前的国情是终端农产品价格要保持稳定。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有6亿人。按照北师大调研数据,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有9.64亿人。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对于涉及一日三餐的农产品,大多数人属于价格敏感型、价格优先型,强调吃好、吃健康还不是全社会主流。农批市场承担着国内70的农产品流通任务,优先保障的是中低收入群体农产品供应。在农批市场要不要转型升级和农产品价格能不能上涨之间,大部分消费者选择农产品价格不要上涨,或者说转型升级的农批市场在竞争中会处于劣势。

终端农产品销售价格优先的现状,与目前全行业低成本、粗放式经营管理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日韩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日本西红柿50元/斤),既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因素,也包含了改善农产品流通秩序以及交易环境的成本。

我国农产品流通从20世纪80年代全面放开,不管是批发市场还是商户都是充分的市场竞争,而且日夜不息地经营,跟国外相比流通效率已经很高(日本东京原筑地市场的坪效是4.78吨/平方米·年,北京新发地市场的坪效是15.62吨/平方米·年,国内亿元级农批市场的平均坪效是7.51吨/平方米·年),内部降本增效有限。

其次,公益性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从转型升级的目标来看,主要是食品安全、价格稳定、信息透明、产销平衡等公益性诉求,并不会增加商户和农批市场的经营收入,反而会增加投入与成本。但是,在制度安排上,农批市场是完全放开、充分竞争的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有时甚至竞争惨烈。如果要求农批市场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增加投入,构建良好的流通环境,并且长期投入保持下去,从道义上讲无可厚非,但从经济行为逻辑来看则是缘木求鱼。

最后,信息化与税收政策之间的矛盾。信息化是农批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特别是与交易相关的电子结算,无论是建立可追溯体系、大数据分析平台,还是指导优化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都依赖于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共享。但是,推行信息化(智慧农批/数字农批)面临一大难题:商户抵制,因为涉及税收和利润问题。由于信息不透明,当前大部分商户税费水平较低(个体户或小微企业月收入10万元以下免增值税,销售蔬菜、肉、蛋免征增值税,绝大部分商户处于免税状态),如果实行信息化,推行电子结算,交易都是透明化,商户担心“秋后算账”,增加纳税负担,因而抵触心理强烈,导致大量信息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最近十几年国家在农批市场信息化方面财政投入不少于30亿元,但相比于4100多家农批市场的总量,目前实际采用电子结算的农批市场不足20家。转型升级如何破局

对于农批市场,既要市场化充分竞争,又要追求公益性,还要让农产品流通成本不能显著增加(农产品价格不能显著上涨),很难同时做到。笔者认为,从国情出发,目前应在农产品流通成本不显著增加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优先,同时兼顾公益性。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农批市场再逐步向公益性优先转型升级。为确保农批市场顺利转型升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立法保障。农批市场向公益性转型升级,纯粹依靠市场是不可能的。应借鉴日本的做法出台“批发市场法”,明确农批市场公益性定位,制定批发市场规划、投资、运营、检测、交易、收费、信息公示等程序、规则和标准。优化税收政策,扩大农产品流通增值税免征范围,降低经销企业所得税率,促进商户由个体户转变成公司法人。

二是投资与运营分离。由政府投资、规划、建设,对区域农批市场数量、规模、位置进行统筹考虑。农批市场建成之后,政府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社会化服务,确定运营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保本微利。

三是抓大放小。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分布于各地,产权和经营方式多样,一刀切地以公益性为主,既不可行,也无必要。应抓大放小,其中全国百强农批市场占全国交易额的40左右,可抓住这些主要市场率先转型升级,再逐步示范推广,效果会更好。

作者介绍:10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经验

「图片_视觉中国」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开白名单:duanyu_H

原标题:《民生所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向何处去?》

湃客,农产品批发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最新农产品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