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农产品资讯 > 正文

探访京城菜篮子新发地:到处是看得见的变迁

发布日期:2016/4/30 0:54:08 浏览:2225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探访京城菜篮子新发地:到处是看得见的变迁 菜篮子、菜篮子工程、广东省菜篮子基地、菜篮子工程补贴、广州菜篮子、武汉菜篮子工程、2013年菜篮子项目、菜篮子工程是什么、宁波菜篮子、佛山菜篮子、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新发地蔬菜商在算账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日讯(记者杜芳李华林)农历新年即至,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天寒地冻,一些道路还结着冰碴,可依旧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买卖人。每天凌晨三四点,北京新发地市场,门外运送蔬果的大车小车排起了长龙,市场内身穿厚棉袄、头戴雷锋帽的商户们忙碌地谈价、卸货、装车,一天的生意这就开了张。

新发地市场是北京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担负着北京9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2015年的交易总量达1510万吨,交易总额达606亿元。春节的临近让新发地市场的商户们更加繁忙。年复一年,正是这个大“蔬果篮子”坐镇,调节和保障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平稳。如今再次走进新发地,这里已经悄然变化,市场不同了,批发商在转型,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升级……

南菜进场、场地挂钩,新发地越来越坚挺

1月28日上午九点,随着阳光稍稍驱散些许寒意,新发地市场一天的交易高峰就此开始。一名皮肤黝黑、裹着军大衣的蔬菜批发商,一边指挥工人搬卸蔬菜、调度车辆,一边见缝插针地回答记者的采访。“忙!最近每天都是早上两点起床,干到晚上九十点。”

这个蔬菜批发商叫鲁德传,他虽然来自安徽,却竖起了主营海南蔬菜的招牌,凭借十七八年的摸爬滚打,成为新发地市场赫赫有名的“南菜大王”。每天一大早,他的七八辆蔬菜运输车准时出现在新发地南菜区,除了卸下成箱的海南菜,还顺便带来了产自广东的青椒、广西的芥蓝、云南的西兰花等等南方菜品,成车成吨,应有尽有。

“以前卖海南菜的就几家,现在这里全国各地什么菜都有。”鲁德传说。那些往年只在南方市场销售的蔬菜和水果,近些年随着便利的物流、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逐渐拓展的市场,也渐渐走进北方老百姓的生活,为远隔万里千山之外的大众所接纳和喜爱。

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月琳深深地感受到近年来变化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了,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已经不再满足于当时当地的食品。首都菜篮子要装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新发地还在内蒙古、上海、山西等全国多个省市设立了生产基地。

尽管全国的菜品都在往新发地运,连日来的市场需求依旧火爆。“受前段时间寒潮影响,蔬菜减产,菜价也跟着上涨,又临近春节,消费旺盛,我每天出7辆车200多吨菜,当天都能卖完。”鲁德传话音刚落,身旁的一辆卡车已经售卖一空,迅速开出去给后面的车腾位。

面对不利天气和节日临近的双重考验,张月琳一点也不担心。“11月份我们就在几个主产基地走了一遍,看看生产规模,今年长势都比较好,供应是没有问题的。”张月琳说,新发地在全国的几百万亩基地,春节专供北京。除此之外,北京市商务委与13省区市供京蔬菜主产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河北、天津、山东等地蔬菜进京,蔬菜上市量将比北京市蔬菜日常供应量增加10左右,而作为北京最大农贸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协调210家与市场签有“场地挂钩”协议的蔬菜生产基地增加春节期间首都市场货源供应。

“除了新发地采取的一系列保供应措施,稳定市场还要靠那些优质的蔬果批发大户。”张月琳说。

“像这次应对寒潮,小商小贩就面临断货或者断运的问题,不能稳定供应。而像鲁德传这样的批发商大户,他们建设了自己的蔬菜基地和冷库,有稳定的货源,能够持续供货。而且不管菜价涨跌,赚钱赔钱,为了稳定销路他们会天天保障供应。正是这样的大户越来越多,市场才变得越来越稳定。”张月琳说。

每一次考验都会带来商户之间的竞争,很多当年和鲁德传一起做蔬菜批发的商户慢慢退出,而鲁德传的生意却越做越大。凭借多年建立的信誉和口碑,他积累了400多个稳定客户,涉及北京各大超市、饭店及周边的二级批发商。

新发地也在顺应市场规律扶大扶优,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部分零散、不规范的客户逐渐退出市场,“现在的5000家商户最终将减少到3000家左右”。张月琳说,“大商户有完善的产业链,规模化经营,能持续供给,保障市场稳定,产品出了问题也更好追溯。随着大户越来越多,散户越来越少,市场也越来越‘坚挺’。”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从基地到场地,从数量到品牌,新发地追求再上楼

两个月前从韩国考察回来后,新发地水果批发商徐柱逢人便夸韩国果蔬标准化做得好:“一箱9个火龙果,个头大小、色泽甚至形状都完全一样,小包装更符合客户精准需求。我们今后也要这样干!”

眼前的徐柱谈起标准化,眼放光芒。很难想象,他就是20多年前那个蹬着一辆借来的小三轮车批发水果的小商贩。像徐柱一样,新发地的小商小贩通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人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再也不像过去一样只知道倒买倒卖赚取一点中间差价,而是学会了抓源头、控质量,要靠品牌赢天下。

记者对比两年前在新发地的采访经历,发现这里大小批发商都在变。以往看菜市场的车,都是披着棉被的散装车,现在更加规范化了,越来越多的商户给自己的产品加包装、定标准,摆放的整整齐齐,包装箱上甚至还打上了自家的标识。

商户们不但学会了打理产品的外表,还认识到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徐柱告诉记者,“以前到地头收水果,是谁家有没卖出去的就拉谁家的,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成立了悠乐果公司,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质量把关严,差的不要。”在悠乐果包装间,徐柱随手拿起一个丑橘,“就像这个橘子,无论是颜色、个头还是口感,都挑不出毛病。”

为了更好地把控水果种植、采摘及筛选,徐柱的悠乐果公司在新疆、陕西、云南等地建设了生产基地,自种自收。水果不抢时间提前上市,而是等农残、糖分等全部达标才发给采摘证予以采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最终要靠品质赢得市场”。徐柱说,“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再单纯看价格买东西了。五年前,面对悠乐果的高品质水果,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价格太贵,心里抵触,但是现在,大家的反应变成,价格是高,但品质是真好。”

如今,水果批发商在转型,消费者的心态也在不断变化,“十年以前只要吃到产品就行,现在大家讲究的是吃出健康,以后则是吃服务和健康。”徐柱说。

“未来,我们要通过做电商,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扩大企业知名度,打造品牌。”徐柱信心满满。据了解,2016年,新发地股份有限公司将牵头带领徐柱等10多个蔬果‘大王’在北京创立新发地超市,统一供货、加工、管理,产业链由基地延伸至终端,联合打造属于新发地的品牌。

看见的是市场,感受的是服务,新发地诠释与时俱进

临近春节,张月琳几乎每周无休连轴转。1月28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见到张月琳,刚刚处理完车流疏通问题的他赶紧抽空捧起一大杯水一饮而尽,脸上颇有几分倦容的他语速飞快地向记者介绍:“这些天有的道路还有冰,不好走,北京交通压力又大,这给蔬菜运输带来了不少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发地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建一栋立体化交易大楼,推进落地交易模式,加大车辆流动性等等。而近年来,把市场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以及推进线上线下结合交易,不但舒缓运菜难的问题,也为老百姓及商户等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新发地要向社区和产地两头延伸,由传统的交易中心向配送中心模式转移,把菜市场直接搬到居民家门口。”张月琳介绍,从2008年开始,新发地在北京近200个点布局了便民直通车,以更好地保障蔬菜供应,减少流通环节。“很多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欠齐全,买菜不方便,我们去了之后,只占用一个车位,就可服务附近几个小区,居民下楼遛个弯就能把菜给买了。”由于没有店铺租金成本,一车蔬菜上万斤也可走批发价,所以直通车菜价一般能比周围的商铺便宜10至20。

“除了便民直通车,新发地还在全市开设了菜篮子直营旗舰店,目前共有100多家,辐射300多个社区,未来几年将实现城区全覆盖。”张月琳说。

2014年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一些小型餐饮企业成立了“云陌生鲜”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网上下单,送货上门。“小型的餐饮企业采购量不大,但来一趟新发地至少得出动一个人一辆车,这种模式既能减少商家的时间成本,缓解交通压力,也能让他们享受到更低的统一采购价格。”张月琳说。目前“云陌生鲜”有稳定客户500家左右。

下一步,新发地打算进军半成品净菜O2O,将蔬菜初加工,洗、切、配好,消费者在家开袋即可炒,由服务上门延伸到服务进厨房,做上班族的帮厨助手,提供能直接下锅的菜品。

尽管互联网 鲜果蔬的模式还在探索期,但是一些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的“点击”经营已经有了成功案例。“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下单量有400至500单,一天能卖200至300万元。”北京鑫发世纪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灵芝告诉记者,2008年大学毕业在媒体工作了几年后,她来到新发地创业,做互联网农产品礼品销售,现在公司有员工十几人,仓库2000多平米,业务范围遍及全国。

“年轻人做农产品销售的优势就是我们有技术、有头脑。”刚刚30出头的陈灵芝,说话慢条斯理,逻辑清晰,一会功夫,就在位于新发地的展示厅内接了好几个电话,拿下三个订单。“春节是礼品最走俏的时候,公司给员工发福利、个人走亲访友,精装礼品是热门选择。”

采访手记:看这个喜洋洋的菜篮子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杜芳采访照

农历新年即至,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天寒地冻,一些道路还结着冰碴,可依旧挡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买卖人。每天凌晨三四点,北京新发地市场,门外运送蔬果的大车小车排起了长龙,市场内身穿厚棉袄、头戴雷锋帽的商户们忙碌地谈价、卸货、装车,一天的生意这就开了张。

三年前采访新发地的一幕幕景象重现眼前,但细细看来,又有很多变化。披着棉被的散装车变少了,规范化、专业化的菜品运输越来越多,商户给自己的产品加了包装、定了标准,甚至打上了自家的品牌,摆放的整整齐齐,不少交易商都是经常合作的回头客。

这种小不同的背后其实是大变化。见证了蔬菜交易市场,一批大商户成长起来,他们建设了自己完善了产业链,规模化经营,保障市场稳定。与此同时,市场也在自由竞争中淘汰散乱的小商户,提高产品品质,扩大蔬果品种,改变交易模式,日益贴合消费者的需求。

正是市场的变化、企业的转型让首都最大的菜篮子适应和改变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安全、健康且日益丰富的菜品果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即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刚刚经历过一场大寒潮的情况下,城市居民未感供应紧缺,地头农户没有好菜难售,生活有滋有味,生产秩序井然。是这一个个的改变、一点点的进步,让这个年过得和乐康泰。

再次采访新发地,能深刻地感觉到,菜篮子里的市场变迁、光景世情,时刻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正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一个个像新发地这样的市场变化,一个个像批发大户一样的企业不断强大,一次次结构的

[1] [2]  下一页

最新农产品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