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粮油作物 > 正文

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6/9/23 14:00:31 浏览:2096

粮油作物,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全文、国家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动农业进步,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厅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浙江省农业厅2016年8月8日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为加快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建设步伐,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依据《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的意见》(浙政发〔2012〕9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浙政办〔2015〕135号)和《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发展成效——优势农作物品种选育能力显著增强。籼粳杂交、常规早晚稻、、番茄、花椰菜、豇豆等作物品种选育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高产杂交水稻“甬优”系列、“双低”高油油菜“浙油”系列享誉全国,超级稻品种数量居全国前列,水稻主导品种年推广面积8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面积比率比“十一五”末提高了十个百分点。水稻优势品种加快向省外拓展,常规早稻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国早稻种植面积30以上,杂交水稻“中浙优”和“甬优”系列省外年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并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良种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组织实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程,省级以上财政累计投入农作物种业发展建设资金15701万元,新增农作物生产基地6300亩,新增种子加工、贮藏、检验基础设施14154平方米。目前,全省种业企业已建有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15万亩,年产种子4000万公斤,杂交水稻、杂交商品供种率达1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建立完善全省种子供需预警预测系统和全省农作物种子分级储备制度,救灾补播和市场供种风险调控能力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的供种安全。——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办的种子企业已全部完成“事企脱钩”,种业企业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种业企业制度、激发创新活力方向转变。启动实施省级农作物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培育计划,种业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提升、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全省种业企业年种子销售额突破11亿元。积极开展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科企合作不断深化,全省有11家种业企业分别与省内外40多家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企业自主育种探索,已有5家种业企业设立了科研育种机构,引进育种和种质资源,组建育种团队。率先建立了省级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企业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加快了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和育成品种推广应用,2015年企业育成品种占比达30。——种业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加强农作物种子品种、质量、市场以及生产经营许可管理,新建并完善5个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全省育成新品种并参加省级以上品种区试1413个,通过审定品种169个。加强粮油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每年举办瓜菜种业博览会,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示范展示,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体系,2015年全省新品种示范展示面积达3万余亩。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种子市场执法检查,“十二五”期间全省未发生重大种子质量事故,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7.7,比“十一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国家和省对种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为:一是种业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与推广“两张皮”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科研创新体制机制尚未建立。二是种业企业提升发展有待破题,种业企业多、小、散,上规模、上水平企业少,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不强。三是种业基础条件有待提升,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偏小、标准化程度、机械化水平不高,比较效益低,生产基地不稳定问题依然存在。四是种业管理体系有待加强,不少县(市、区)的种子管理队伍不稳定,履职能力弱,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种业发展,把发展现代种业提升到战略和全局高度,“十三五”期间我省种业发展将有着良好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扶持更加有力。国务院文件不仅指明了现代种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新修订的《种子法》更是首次明确了种业扶持政策措施。二是财政支持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纷纷安排财政预算、设立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专项资金,扶持种业发展壮大,且资金投入数量逐年增加。三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为种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随着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大,市场监督管理日趋规范,种业企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将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对农作物种子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大众化向特色专用化方向发展,对优化农作物品种的结构及功能提出了新要求;三是现代农业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对农作物品种的品质、熟期、株型、抗逆性、适应性等提出了新要求;四是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深化,种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五是种业监管重点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对完善种子管理机构和优化人员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市场监管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大改革创新、政策扶持、主体培育,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为建设“双高”农业强省提供种业支撑和保障。(二)发展原则1、坚持做优做强与做专做精相统一。以育繁推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加大种业扶持力度,推动科技资源向种业企业流动,不断优化种业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做优做强,加快构建现代种业集团;扶持专业化、区域性、服务型种业企业做专做精,提供全产业链、全程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精准服务。2、坚持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相协调。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点开展农作物育种的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以及育种材料创新、常规和无性繁殖作物品种选育等公益性研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商业化育种,加强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种业基础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分工协作的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双轮”驱动。3、坚持自主创新与内引外拓相促进。充分发挥我省水稻、油菜、、瓜菜、茶树、果树、蚕桑、药用植物、铁皮石斛等农作物品种选育优势,支持种业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良品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种业交流合作,引进我省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发展急需的优新品种开发应用,鼓励优势种业企业“走出去”,拓展优势农作物种业发展空间,实现种业两头在外发展。4、坚持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健全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强化种业监管职能,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抽检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行为,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同时,发挥种子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企业守法自律、遵守行规、相互约束、接受监督,引导种子企业建立质量自控和诚信评价体系,共同构建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环境。(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配合、运行高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建成现代种业强省。——品种选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调查收集种质资源1280份、鉴定评价350份、繁殖更新1000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保护、建设与管理协调推进,新建南繁科研育种基地1000亩;育成一批高产、多抗、低耗的“绿色”新品种,并在优质、广适和适宜机械化方面有所突破,满足不同生态区域和城乡居民消费功能需求。——基地创建。建设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主要作物生产用种商品化率达80以上,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主体培育。培育专业化骨干种业企业8-10家,重点打造2-3家生产基地稳定、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构建以大型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为龙头,专业化骨干种业企业为支撑,区域化和服务型种业企业为配套的现代种业企业集群。——制度建设。建立种业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健全种子生产供需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农作物种子储备管理,完善种子监管机构和信息服务,形成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实现大宗农作物种子抽检全覆盖。三、重点任务(一)深化种业科研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要求,以增强育种能力为核心,以技术优势领域和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支撑、企业商业化育种为主的育种体系,提高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效率。1、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加强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繁殖更新、鉴定评价、保存保护和创制利用工作,建立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和果树、茶树、桑树、药用植物、水生蔬菜等作物规模化种质资源保护种植圃,不断完善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以及省级保护名录发布和保护制度,加快建设农作物种质资源交流与利用平台,开展种质资源共享服务,推动财政资助形成的种质资源向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放和分发利用。逐步整合全省科研院校的种质资源,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2、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重点支持科研院校开展农作物育种理论、种质资源优异性状挖掘、功能性基因克隆、育种材料与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加强分子辅助和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建立高效精准育种技术体系;支持建立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种子种苗繁育技术体系,攻克种子种苗工厂化繁育技术难题;支持现代化育种、机械化制种、种子加工、质量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开展常规稻麦、常规油菜、蔬菜、大豆、甘薯、马铃

[1] [2] [3]  下一页

最新粮油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