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经济作物 > 正文

洞庭碧螺春:保“血统”打了两大阻击战-碧螺春

发布日期:2015/10/24 6:16:12 浏览:664


眼前这一片洞庭碧螺春茶树,郁郁葱葱,乍看与其它茶树没什么两样。它可是洞庭碧螺春的“宝中宝”,这片土地上洒满了农业科技人员的汗水。


这片茶树位于金庭镇涵村坞,如今是农业部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点,属于国家级项目呢,实施着最严格的保护。40亩是保护点的核心区,另有160亩缓冲区、1500亩辐射区。核心区的茶树常年有人严密看护,不采茶,不修剪,但需防虫害、略施肥,通俗地说就是洞庭碧螺春的“种”,绝对纯正的“根”。如当地其它片区需要扩种洞庭碧螺春茶树,那么就要用核心区的茶树无性繁殖后再移栽。金庭镇农林服务站站长顾林平告诉记者,“扩繁”可不是随便可以进行的,需向国家农业部打报告申请呢。


划定这个保护点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一方面当然是出于对种质资源的考量,“留种保根”确保洞庭碧螺春的“血统”纯正,另一方面也是应对东西山茶农一度盲目引种外来茶树之举。


记者了解到,清明节前后,洞庭碧螺春茶价高低落差很大。从2007年开始,太湖东西山的茶农一度疯狂引种“乌牛早”、“福云”、“迎霜”、“川种”等外地茶树。它们的采摘季节足足早半个月,每年3月初就可上市,而洞庭碧螺春一般要到每年3月20日才可尝鲜。这些外来茶树采下的芽叶,被炒制得和洞庭碧螺春几乎没什么两样,但口味远远不如洞庭碧螺春。显然,这股“风潮”对洞庭碧螺春这个千年品牌的声誉是个巨大的冲击。“正本清源”刻不容缓!


经过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农业科技部门的努力和前期各种准备,2009年申报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野生植物(茶)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终于在2011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列入全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项目。


在涵村坞,记者走近这个保护点核心区细看,它与一般茶园区别大着呢:偌大一片茶树,被铁丝围网团团围住,不许外人随便进入;水泥沟渠高标准砌建,瞭望塔、消防泵、太阳能灭虫灯、自动气象仪等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捍卫洞庭碧螺春的“血统”,如果说这是建设“根据地”的话,那么两大产地还打了一场“外围战”。


每年各地新茶纷纷上市的前期,吴中区及东山、金庭镇都要根据洞庭碧螺春的实际生长情况,大张旗鼓地对外预报正宗货的上市时间,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早早上市的假冒货,并教以识别方法。虽然办法老套了些,但效果不小,那些外来茶树的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势头越来越小。来自两镇农林服务站的数字,目前太湖洞庭东、西山的茶树种植面积中,外来品种均不到10,据称这个数字还会变小。其中当年来势最猛的“乌牛早”,从2013年起几乎不见踪影了。


“血统”保卫战的硝烟还没散尽,探索种质改进的脚步早已迈开。东山镇联合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于当地双湾村槎湾藏船坞树龄五十年以上的洞庭碧螺春群体小叶种茶园中,选取表现特异的单株,通过系统选育法,历时多年,终于育成了新品种“槎湾三号”。2011年11月,这个新品种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今年春季,“槎湾三号”洞庭碧螺春参加了一场有200种茶叶参与的比赛,获得总分第一名。


洞庭碧螺春


基本面


洞庭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200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目录。产区为苏州太湖洞庭东、西山(现分别属于东山镇、金庭镇);东山种植面积1.2万亩,西山种植面积1.65万亩,两地年总产量近200吨。


洞庭碧螺春,茶芽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万到7万个。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如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冲泡后杯中如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古有“吓煞人香”之称。


外地茶上市时间大多比洞庭碧螺春早,还往往打着“洞庭碧螺春”幌子在洞庭碧螺春茶农“家门口”吆喝。洞庭碧螺春茶农则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曾一度引种外来茶种,采芽做成洞庭碧螺春状,赶在清明节前出售以求高价。为保名品“血统”,捍卫洞庭碧螺春茶农的利益,苏州市、吴中区和东山镇、金庭镇三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殚精竭虑,奋力阻击。

最新经济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