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蔬菜作物 > 正文

多方源头活水来

发布日期:2017/5/20 22:42:05 浏览:354

“延特5号”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张力军刘佳宁

4月中旬,近午时分,推开延边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数字化智能温室的大门,所长王鑫身着白色实验服,正在指导工作人员栽种天麻。“这是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菌种,刚开始培育!”恒温恒湿的智能温室,可为天麻的品种培育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多年来,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工作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山林和田间地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种出现了杂乱及退化现象,为此,研究所里的科技人员每年都要进山,进行野生资源的采集和菌种的驯化。

通过野生采集、分离和栽培驯化,研究所培育了黑木耳、灵芝、香菇、猴头平菇、双孢菇、榆黄蘑、猴头、白灵菇、元蘑、杏鲍菇、金针蘑等50多种食药用菌菌种和30多种毒菇菌种。也进行一些食用菌珍稀品种的栽培试验,比如鸡腿菇、白灵菇、姬松茸、灰树花、羊肚菌、桦褐孔菌和桑黄等等。

他们分离培育的“延特3号”“延特5号”黑木耳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认定,“延特5号”以其形状好、肉厚、色黑、抗杂等特点深受耳农欢迎,现已成为吉林省黑木耳主栽品种,“延农科1号”黑木耳品种通过省级认定,菌农非常认可这个品种。目前,这3个品种已成为东北地区耳农的首选品种,并给菌农带来了经济效益。每年,菌农从这里购买菌种,如若在种植中遇见问题,所里的科技人员为之提供技术分析和帮助。

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拥有500多平方米的灭菌室、缓冲室、接种室、养菌室、检测室等多功能实验室,还有200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温室、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吊袋出菇棚和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实验基地。

2009年,国家农业部在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设立了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试验站的成立,为我省食用菌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搭建了科技支撑平台。

王鑫所长介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共有21个岗位专家和20个试验站,分布在全国16个省。其中,东北三省设有吉林和黑龙江两个试验站,吉林省的试验站就设在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延吉综合试验站承担了重点开展黑木耳新品种筛选和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任务。同时,还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种植户,提供技术咨询,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试验站还负责所在区域食用菌新品种的筛选与展示,进行地方种质收集。在研究所的标本室里,记者看到,数十年来采集的长白山地区的菌类样本陈列其间,分门别类,保存完好。他们还负责调研区域内食用菌生产上的突发性问题,生产实际问题及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同时,应对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灾情,掌握灾情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预处理。

延吉综合试验站促进了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平台的形成,打造了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畅通渠道。试验站在黑木耳主产区建立了五个“黑木耳优良品种精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分别分布在汪清县、敦化市、安图县、蛟河市和磐石市。这些基地采用了农业部育种岗位专家所选育的优质品种,按照栽培技术岗位专家制定的精准化栽培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如此产出的黑木耳,品质好而且产量高,适于推广,促进了菌农的规范化生产,实现了菌农的增产增收,又推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我省的野生黑木耳资源逐渐减少,即使是山上,也很难寻觅到野生黑木耳的踪影。针对这种现状,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配合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在图们市月晴乡建立了25公顷的的黑木耳保育区,每年对保育区的野生菌相关生态进行踏查,对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对保育区的野生资源进行保护,派专人管理,不让外人进入,实现了野生黑木耳种质资源的保护。

汪清天桥岭镇东新村和蛟河黄松甸镇,都是我省黑木耳的主产区。延边州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在这两个区域内,各自选定了15户黑木耳生产户,建立固定调查点,每年对他们的基本状况、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干重产量、收购价格和收入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专家。

《多方源头活水来》相关参考资料:
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政策的源头活水、这股源头活水、多方位、多方通话、精准扶贫多方联动、多方空方、多方合力

最新蔬菜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