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经济作物 >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发布日期:2024/2/29 10:46:09 浏览:59

芎、川附子、川麦冬、川白芷、川郁金、川丹参、川红花等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建立低成本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蚕桑新品种选育。选育适合四川盆地各地区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广泛的桑树品种,重点选育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适合四川盆地高温多湿环境的不同季别使用的新蚕品种。开发适合现代农村规模栽桑养蚕的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家蚕饲养新技术和桑树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5.能源专用及工业专用植物。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能源及工业加工专用植物的育种,为加工企业的工业原料基地建设提供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用原料作物新品种和配套技术,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中长期技术储备。

能源专用植物新品种选育。开展燃料油植物资源的收集、评价研究。以提高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重点,开展符合燃料乙醇加工要求的抗病高淀粉甘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开展麻疯树等高产燃料油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建立大规模快繁技术体系。

加工专用植物新品种选育。选育加工专用柑桔、特高芥酸油菜、加工专用薯类、酿酒专用高产杂交糯高粱新品种。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苎麻新材料创制与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棉花新材料创造及新品系/组合选育。

(二)商业化品种选育、良种扩繁及产业化开发。对部分具备条件的动植物种类,推进商业化品种选育。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新品种扩繁技术和产业化技术创新方面,重点研究新品种亲本的保纯、种子快速扩繁、配套制种、种子纯度快速鉴定、种子加工等技术,建立新品种繁育与推广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开发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控技术,加大良种推广应用力度,推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开发。

(三)育种攻关公共服务。

1.主要农作物对病虫害抗性鉴定研究。

农作物抗病虫、抗逆鉴定与评价。为育种部门鉴定各类育种材料的抗病性、抗虫性以及抗高温、耐低温性状,通过抗性变异观测圃及抗谱测定。

重大病害病原菌变异监测研究。对主要农作物重大病害的病原菌进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毒性基因分析,掌握病原菌致病性变化趋势,监测生产品种的抗性变异动态,为生产提供预警。

抗性鉴定技术与方法的创新研究。开展抗性鉴定方法创新研究,使鉴定技术简易化、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重大病虫害抗性机理研究和诱导抗性研究,抗源引进、筛选和抗性基因分析,为育种部门推荐和提供好的抗源材料;逐步开展蔬菜、果树、茶叶、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抗性鉴定。

2.品种资源研究。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存。加强保存基因资源的翻种更新,确保省级中、短期库的正常运转;加大力度收集育种机构的育种中间材料;广泛征集国外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及特殊材料。

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创新与利用。挖掘资源中的高产基因、优质基因、抗病虫基因、抗旱涝(湿)基因、高效利用肥水基因并从分子水平上标记、定位基因,开展基因源的多样性分析;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生物技术引入、创新有特殊优异基因的种质和超级作物新材料。

主要畜禽水产育种资源发掘、保存与创新。在已发掘的我省猪、鸡地方遗传资源基础上发掘新的遗传资源,研究提出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为一体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途径;通过现代遗传育种手段创制新的育种素材;建立群体分散的或相对集中的原位保护方法和措施,建立小群体或大群体的异位保护体系,使畜禽遗传资源的异位保护与育种公司的商业育种结合在一起,使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能够可持续开展。

3.育种信息服务。收集、整理、研究国内外育种科研、市场及产业信息资料;建立育种攻关网站和育种攻关综合数据库并做好维护和更新,开展课题查新和新技术、新成果查新;编译出版学术价值高、能提供决策参考的专题文集;搭建全省育种攻关的信息交流平台。

4.农作物育种区域试验。开展农作物新品系的多点区域试验;认真组织区域试验点的论证评估和选点布局;加强省级区试点的建设和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区试点工作评估办法;进一步提高承试单位的服务能力,加强承试科技人员的技术和规范化操作技能培训,确保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

5.突破性作物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针对突破性新品种的遗传特性,明确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产量和品质潜力,实现新品种的最适区域布局和最优栽培技术配套,缩小新品种大面积产量水平与区试产量水平的差距,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潜力和区域资源潜力,确保大面积均衡增产和节本增效,积极推进我省粮油生产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

四、主要考核评价标准

建立健全分类指导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考核制度。依据不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

对品种选育类研究,要从质量、品种权及专利、数量、良种产业化以及配套性和示范情况等方面综合考核,依据作物的不同从6个方面设计考核指标。一是品种质量,重点考察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综合性状的突破性。二是获得品种权或专利的数量。三是技术配套性,是否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四是育成审定品种数量。五是良种是否实现产业化。六是示范推广表现。

对材料和方法类研究,要从数量、质量、专利或品种权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依据不同作物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鉴定材料和方法的数量。二是材料和方法的质量要从材料和方法的创新性、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突破性方面加以考核。三是材料和方法实用性。四是获得专利或品种权的数量。五是应用情况及效果。六是应用前景。

对公共服务类研究,要从数量、质量与服务水平、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依据不同的研究内容从下列方面加以考核评价:一是服务的质量。抗性鉴定和区域试验布局的合理性,试验的规范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公开性。二是服务的数量。品种资源收集、评价的数量,筛选优良材料(基因)的数量,提供应用的数量等。三是创新性,研究领域的创新情况,获得的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情况。四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五、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全省育种攻关采取“强化统筹、优势集成、严格准入、动态管理、保护产权”措施,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良种产业化水平。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全省农畜育种攻关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充分发挥企业、部门、地方与专家的作用,加强各相关计划之间的衔接,积极吸引地方特别是企业参与课题实施,与科研院校共同进行技术创新、材料创新、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开发。加强农畜育种攻关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协调处置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二)加强优势集成。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协作攻关机制。采取“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方式,鼓励种子科技企业与优势明显的科研机构组成产学研联盟。采用公开申报的方式落实承担单位。研究内容、目标任务与市场相结合,与地方政府支持相结合;育种资源交换、信息交流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相结合,形成全省育种力量的协作攻关机制,建立健全我省精干高效、联合协作的育种攻关协作网。

在项目组织上实行强强联合,开展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区联合攻关,在资源收集利用、材料、方法等基础研究,良种选育和配套共性技术,良种扩繁及产业化技术创新等研究,实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良种产业化技术创新与开发。

(三)严格实行准入制。为保证育种攻关预期目标的实现,根据工作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研究开发能力、学科构成和产学研结合等综合情况确定进入育种攻关联合体或研究团队。

对牵头或参与育种攻关的企业,要求具有3年以上相关开发基础,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应低于2/3,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育种攻关组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学术道德,长期从事本领域研究的学科带头人;育种攻关课题组应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并有5名以上工作基础扎实、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研究团队。

(四)实行动态管理。实施育种攻关项目“3 2”动态管理模式,实行“重点评估、目标管理、动态调整”的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负责制、招投标制,实行绩效考核。成立项目监督考核小组,制订科学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在立项、年度考察、中期评估、区试等环节加强过程监督,选择重点课题,实施重点考察,建立信誉档案。根据课题研究和管理情况实施动态调整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

(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育种攻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新品种、新材料保护和专利技术纳入育种攻关管理全过程。积极引导和推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并把获得知识产权作为攻关考核指标。

制定《四川省育种成果保护及新材料交流管理办法》,建立育种新材料交流、成果保护与奖励制度,引导和促进课题内部的材料交换与智慧交流。在立项时,必须明确知识产权指标及其权益归属,要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育种攻关的重要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建立“育种新材料”认定、登记和权益保护制度,加强对育种新材料的培育者和单位的权益的法律保护,及时将创新材料、新方法等研究开发成果以专利或技术秘密的形式保护起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育种攻关组内要加强协作,有义务进行信息交流和育种新材料交换,各攻关组内要制订材料交换管理办法,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积极探索并完善科技成果、品种权、专利技术等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激发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育种攻关团队中人员流动的知识产权管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六)拓宽育种攻关投融资渠道。在“十五”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育种攻关的投入引导力度,增加农作物和畜禽育种攻关经费投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跨越计划等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育种攻关投融资渠道,为育种攻关提供资金保障。

(七)加强国际合作。鼓励技术可控性强的课题组在完善合作协议、符合有关外事规定的基础上建立跨省和跨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扩大品种资源的交流和选育品种的生态适应范围,开辟新品种的推广区域,使四川省的育种攻关在满足本省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利于育成品种在省外和国外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川种”的国际化。

四川省“十一五”农作物及

畜禽育种攻关组织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调动育种攻关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高育种持续创新能力,推进良种产业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十一五”育种攻关组织实施的总体思路是:整体设计、优势集成、重心前移、重点突破、动态管理。强化源头创新,强化扶优扶强,强化优势产业发展,搭建育种攻关创新平台,确保我省育种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川种”优势地位,提高我省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推进良种产业化。

整体设计。就是针对我省优质超高产多抗专用的突破性动植物育种研究与开发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强调新品种选育、种子扩繁配套技术和产业化开发相结合,统一设置,从根本上解决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与开发脱节的问题。

优势集成。就是集成优势专家、优势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建立学科结构合理、人员精干高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育种攻关创新团队。

重心前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经济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