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农产品 > 经济作物 >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发布日期:2024/2/29 10:46:09 浏览:60

当,蒜苔产量提高5—8,较对照抗(耐)紫斑病。

选育食用菌新品种10个。育成香菇、黄背木耳、双孢蘑菇、黑木耳、姬菇、灵芝、茯苓新品种各1个,产量较对照高10以上,品质与对照相当或优于对照。驯化羊肚菌、绣球菌、荷叶离褶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新品种,育成新品种各1个,结合配套栽培技术,实现人工栽培或半人工栽培。

进行蔬菜(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挖掘品种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所有育成蔬菜(食用菌)新品种均要求提出配套栽培技术。“十五”期间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

课题2果树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重点开展果树特异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多倍体育种等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研究,创制突破性育种新质源。研究获得具有改良品质的特异性状基因型育种新材料3—4份,其中2—3份材料应用于育种并取得较好成效;研制育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3—4项;申报专利2—3项。

选育出新品种15—17个。其中,柑桔新品种3—4个、梨新品种2个、枇杷新品种1—2个、彩色猕猴桃新品种2个、芒果新品种2个、欧洲甜樱桃新品种2个、桃新品种2个及专用砧木新品种1个。申报品种权保护5个。研究完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新技术,实现新品种更新换代产业化开发。“十一五”期间示范推广9万亩以上。

技术经济指标:

高糖/低酸型柑桔新品种固/酸比12、糖/酸比10以上,品质佳。晚熟柑桔新品种固/酸比11.5、糖/酸比9以上,品质佳,成熟期2—5月。

特早熟梨新品种,成熟期早于或相当于翠冠,单果重180克以上,TSS12以上,含酸量低于0.15,抗病性与适应性优于丰水。

少核枇杷新品种,成熟期比解放钟或红灯笼晚5天以上,平均单果重50克以上,单果平均种子数2—3粒,果实可食率75以上,品质佳。

桃新品种成熟期与北京27相当,单果重120克以上,TSS11.5以上,需冷量500小时左右,适栽区域能扩展到川中和川南地区栽培。砧木新品种抗黄化、能重茬、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合省内桃主栽品种和主要产区生产应用。研究提出新品种配套栽培新技术或规程。

彩色猕猴桃新品种要求TSS18以上,维生素C100mg/100g以上,单果重80g以上,品质佳。

芒果新品种,TSS15以上,品质佳,适宜攀西优势生态区推广,同国内南方主产区相比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

甜樱桃新品种,单果重8克以上,TSS13以上,含酸量低于0.8,果实可食率90以上,综合品质佳。

课题3茶树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开展茶树突破性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及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树特异性新品种3—5个并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使我省茶树良种化程度从目前的40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5,茶园单产提高10以上,茶园亩产值增加500—1000元/亩,开发的名优茶产品均价提高10—20,卫生质量达到国家QS标准。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优质扁形与毛峰型名优绿茶品种:通过省级品种登记或审定品种1—2个,要求氨基酸含量达到4.2以上,抗性及感官品质优于福鼎大白茶,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萌15天左右。

加工用茶叶品种:1—2个,要求茶多酚含量达到38以上的高多酚品系,咖啡碱含量达5以上的高咖啡碱品系和咖啡碱含量低于1的低咖啡碱品系。用其开发的名优茶均价较当前常规品种名优茶产品提高20—30。

选育出低氟茶树新品种1—2个,其氟含量低于当前我省主栽品种10—20。

形成茶树新品种无公害、清洁化、标准化的生产关键技术1—2套,示范良种茶园面积5000—10000亩,应用推广面积15—20万亩。

课题4花卉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四川兰花、高山杜鹃、桂花、梅花、天彭牡丹等花卉资源优势,选育花期较长、花色丰富、花型各异、花香浓郁、抗性良好、观赏性强的花卉新品种。引进并选育一批适合我省发展的多色彩、多形态、多用途的城市园林花卉品种和高档盆花品种,开发规模化种苗繁育和产业化配套栽培新技术。收集地方特色花卉种质资源320个,建立特色名贵花卉品种资源圃或种子基因库。构建花卉资源评价利用体系。改良或育成新品种12—20个,示范推广面积6200亩。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兰花:选育春剑、大花惠兰和名优国兰新品种3—5个,收集种质资源50个。开发并转化组培快繁产业化技术,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形成年产2—5万苗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商品化率达95以上。

高山杜鹃:收集杜鹃种质资源20个、改良新品种1个、筛选出适宜发展品种3—5个。建立高山杜鹃的组培快繁体系,形成年产1万苗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形成成熟的商品化生产技术,缩短营养生长时间20—30。示范推广200亩。

梅花:收集种质资源200个,选育盆栽及观赏类梅花新品种各1—2个,获国际登录权品种1个、申请保护1个。建立梅花商品化快繁体系,形成年产优质种苗3万苗、盆花5000盆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缩短梅花成型时间20—50。实现盆栽梅花周年生产,增加梅花景区旅游旺季时间1个月以上。建立品种资源圃100亩,示范推广3000亩。

桂花:收集种质资源50个,改良盆栽、观赏、加工品种各1—2个,申请保护1—2个,获得桂花抗污染新材料1个。配套研究操作性强、易推广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形成年产优质种苗20万株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示范推广3000亩。

天彭牡丹:选育适栽性强的新品种2—3个,建立无性繁殖圃10亩,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1000亩。

课题5林竹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育出适合四川低海拔地区栽培的优良林木(包括竹类)新品种2个和适合高海拔地区栽培的优良乡土树种1个,或获得几个重要的林木育种新材料4—6个;育出品质好、抗性强的核桃新品种1个;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已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的配套栽培技术2套,促进林竹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低海拔地区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引种及选育。桉、杨、桤木优良无性系选育:选育优良无性系3—5个,其材积年平均生长量达每亩1.5m3以上;培育杂交品系2—3个,建立无性繁殖圃1亩,营造优良无性系示范林600亩。

川西高海拔地区优良乡土树种杨树、桦木选育。在川西地区广泛开展桦木资源调查,选出优良桦木无性系3—5个;对“十五”期间选出的2株优良杨树无性系和5株天然繁殖种子后代进行分子学研究,建立基因图谱;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优良无性系和天然繁殖种子后代,推广面积2000亩以上。

速生优质工业用竹的引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完成优良工业用竹、笋用竹品种收集20个,选育新品种2—4个;针对“十五”已育种新品种,总结丰产栽培技术2套;建立资源圃20亩。

优良经济林木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从麻风树、乡土核桃、板栗资源选育出优良品种4—6个,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技术。

课题6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系统研究和评价优良饲草种质资源,筛选、创新出优异新种质。引进、选育出适合四川主要生态区的优质饲草新品种4—5个;针对新品种研究出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建立新品种繁殖和示范基地15万亩,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为农业结构调整、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收集保存国内外鸭茅、牛鞭草、老芒麦等主要饲草种质资源800—1000份,进行农艺性状和饲用价值评价,应用分子标记揭示遗传多样性,通过综合评价筛选特异优良基因资源20—30份,利用远缘杂交等创新种质资源5—8份。

引进、选育出适宜农区和川西北牧区的优质高产饲草新品种4—5个;新品种产草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品质与对照相当;或产草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显著优于对照。

建成15万亩以上优质高产饲草基地,其中暖季型饲草6万亩,亩产2吨干物质以上,冷季型饲草9万亩,亩产1吨干物质以上。示范推广50万亩,研制出优质高产高效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2—3套。

课题7川产道地药材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收集整理特色种质资源并进行创新利用,选育适合四川主产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突破性新品种(或组合)8—10个,建立低成本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注重产业和市场结合,提高我省中药产业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针对川芎、附子、川麦冬、川白芷、川郁金、川红花,每种药材培育1—2个新品种(系),创造1—2个新材料。新品种要求通过省级审定,田间植物学性状表现稳定一致,与对照品种(大面积生产用种)比较,综合性状优,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或内在质量(药用有效成份以品质检测报告为准)、抗逆性等多项性状表现突出,产量达到或超过对照品种。新品系要求通过多点试验。新材料要求一项或多项经济指标特别突出,或与对照品种比产量超过15以上、或药用有效成份超过18以上、或表现明显的抗病或抗虫能力,通过省级鉴定。

针对新品种特性研究形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建立低成本栽培技术规范。

特色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创新利用。要求建立资源圃,收集、整理与创新利用种质资源或特色基因资源80种以上,创造新材料2—3个,要求经济指标特别突出,遗传特性稳定,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课题8蚕桑新品种选育。

研究目标:育成新品种3—5个(对),通过省级审定;创制新材料6个;新技术2项,通过省级鉴定1项;区试鉴定新蚕品种8个,引进新品种2个。

技术经济指标:

创新种质资源10—20个,具有生物学性状或经济性状的突出点;春用蚕品种:万蚕产丝量较对照种提高5,解舒丝长1000米以上(或超过对照种),鲜茧出丝率20,净度94分以上;夏秋用蚕品种:万蚕产茧量比对照种提高5,解舒丝长800米以上(或超过对照种),鲜茧出丝率18,净度94分以上;春秋兼用蚕品种:万蚕产丝量较对照种提高5,解舒丝长900米以上(或超过对照种),鲜茧出丝率19,净度94分以上;特殊用途蚕品种:具有生物学的某一项特殊性状,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对照种。研究小蚕精细饲养、大蚕省力饲养新技术,其结茧率提高5,产茧量提高10。研究优质蚕种生产新技术2项,获专利授权1项以上,新技术在中试和大面积生产上节省劳动力30以上。

新桑品种:亩桑产叶量比对照种湖桑32号高10以上,万蚕茧层量、五龄担桑产茧量比对照种提高5,桑细菌性黑枯病发病率在5以下。

果桑品种:亩桑产果量1000公斤以上,总糖含量3左右,亩桑产叶量1000公斤,万蚕茧层量4.3公斤,五龄担桑产茧量7.0公斤。

课题9专用棉麻新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目标:加强转基因抗虫抗病优质高产棉花和苎麻的新品种选育,加强具有不育性/品质/抗虫性/抗病性等特色性状的育种新材料创造,加强杂种生产新方法的研制。“十五”育成棉花品种在省内外推广900万亩以上,“十一五”育成棉花品种在省内外推广100万亩。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培育转基因抗虫(红铃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等)、抗病(枯、黄萎病,烂铃病等)、优质的骨干核不育系和育种新材料4份,通过省级鉴定。抗病材料的指标: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烂铃病。抗虫材料的指标:在高抗红铃虫、抗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经济作物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